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服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满足近3亿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安享幸福晚年。
一、县级综合养老管理平台:统筹资源,兜底保障
核心作用: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作为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大脑”,承担着统筹县域资源、兜底保障特困老年人的重要职能。
具体措施:
建设基础:依托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确保平台功能的完善和高效运行。
兜底保障:为无子女赡养的特困老人提供基础生活照料和服务支持,如居住、饮食等。
综合功能:展示先进养老服务模式,制定服务标准和规范,提升县域内养老服务整体质量。同时,强化应急救助和资源协调功能,确保老年人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救援,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
成效展望:通过省级、市级养老机构的全方位支持,县级平台将更好地发挥核心枢纽作用,推动区域联动,实现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二、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连接上下,专业照护
核心作用: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作为连接县级平台和村(社区)站点的重要桥梁,承担着专业照护、服务转介和资源链接等多重功能。
具体措施:
改扩建基础:依托敬老院、优质民办养老机构进行改扩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专业照护:为周边老年人提供细致、专业的护理服务,满足慢性疾病老人的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需求。
服务转介:当中心无法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时,及时转介至更合适的养老服务机构。
资源链接:整合周边养老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如链接志愿者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陪伴和关怀。
成效展望:通过直管和委托运营模式的探索,引入更专业的管理团队和运营理念,提升服务管理质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三、村社养老服务设施站点:贴近家庭,基础服务
核心作用: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作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神经末梢”,承担着贴近家庭、收集需求、提供基础服务的重要职能。
具体措施:
嵌入式发展:依托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互助性养老服务站点,让老年人在熟悉环境中享受服务。
日间照料:设置日间照料中心,满足老年人白天照顾、娱乐需求,晚上回家与家人团聚。
互助服务: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开展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老年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照顾。
综合利用:完善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利用,建设“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促进不同年龄段人群互动。
成效展望:通过设施站点的建设和完善,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将得到及时响应和满足,同时促进家庭与社会服务的有效连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结语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是实现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的关键。从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到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再到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各级网络相互配合、协同发展,将全面提升我国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三级网络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发展全局。未来,随着养老服务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我国老年人将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无忧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