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养老产业发展:深度解读中国养老市场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三)
发布时间: 2023-06-29 预览次数:

4.货币化养老方式

货币化养老方式也是由政府对养老市场参与者进行补贴,间接参与养老市场的一种模式。与“民办公助”方式不同的是,政府只针对养老产业中的需求方进行补贴。政府既不像公办模式中那样直接经营养老产业,也不直接补贴养老服务机构,而是根据老年人口及其亲属的实际需求,对需求方在养老产业市场上的消费进行补贴。货币化养老有时又被称为“政府购买”,意指由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并提供给需要的民众,它是在遵循市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最有效途径。

货币化养老是由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口选择养老服务,政府为这部分消费支付费用。老年人口可以在政府指定的消费机构中按照自身的需求自由选择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产品。货币化养老的获得要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申请、审核、评估、提供补贴或者“养老券”。申请是指由需要服务的老人或其亲属向提供货币化养老的当地政府提出申请,再由相关部门根据发放货币化养老补贴的标准和条件对提出申请的老人进行资格审核,如对贫困或者失能老人的资格审核。评估是指对该老人及其家庭的情况进行分级或者归类。接下来政府根据评估的结果为老人提供最合适的货币化养老安排及货币化养老补贴。老人及其家庭获得货币化养老补贴后,即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相关部门的建议去购买合适的养老服务产品。

货币化养老的运行机构是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其货币化养老的计划所选择的指定运行机构,老人可以在这些机构的范围内选择服务产品。政府对这些机构的选择程序主要有两种:直接拨款和公开招标。直接拨款是指当发生服务专业性要求较高、能提供服务的机构较少或者服务机构的质量存在明显差异等情况时,政府可以直接对养老机构进行拨款,再根据双方的合作计划换取相应的养老产品“服务券”。公共招标则是当提供该项服务的机构较多且质量差别不大时,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来确定货币化养老指定机构的范围。这两种方式都是为货币化养老的运行提供效率更高的选择。

与前述几种方式相比,货币化养老方式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货币供效率更高的选择。化养老减轻了政府的管理负担。政府包办模式和“公办民营”、“民营公助”方式都对政府职能机构有较高程度的管理、监督要求,而货币化养老对政将职能机构来说更易操作和管理。其次,对于需要养老服务的老人及其家庭来说,货币化养老更加人性化,给他们以自主选择的空间。最后,货币化养老更加注重公平和效率,为需要服务的老人提供补贴。货币化养老也有利于推动公共财政投资机制的建立,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供了有效的范式。

但是,货币化养老也同样存在背离社会公平和公益目标的可能以及向选择问题。在货币化养老供给的审核环节,可能会存在内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舞弊、恶意串通等行为,这给本应实现的公平和效率目标带来了阻碍。因此,在货币化养老的运行过程中,政府必须首先明确界定政府贬买的服务对象,即对审核环节严格把关,防止不公平行为的出现。其次要严格控制政府购买服务的程序,防止将质量不高的养老服务提供给老人及其家庭。否则,会有损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形象,不利于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会损害养老产业的效率和公平。

事实上,在上述政府和市场合作的具体方式中,保险业已经进行了有力的尝试。借助于中央财政补贴,中国农业保险的规模不仅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农业保险的赔偿还明显提升了农业自然灾害的损失补偿效果。同样,购买服务方式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实践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至于国家做出了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大病保险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的创新性重大制度安排。保险业的成功经验无疑能够为养老产业公私合作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点赞

众多媒体客户推荐的 智慧养老系统

医家通践行:为推动中国养老服务升级贡献一份力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