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融资主要有两种方式:贷款和融资租赁。贷款包括少于一年的短期贷款和超过一年的长期贷款。融资租赁则是指养老机构租用资产一段时期的债务形式,可用于在期末购买期权。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与股权融资相比,债权融资成本较低且融资的速度较快。但当企业陷人财务危机或老企业的战略不具备竞争优势时,还款的压力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目前来说,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养老服务企业,再结合政府转移支付等融资来源方式可以使企业获得稳定的、低风险的资金流。
2012 年年末,民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根据协议,国家开发银行每年向符合要求的养老社会建设项目提供不少于 100 亿元的专项贷款,重点支持政府和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场所,通过支持新建、改扩建和购置新设备,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水平。
(4) 销售资产
销售资产是指企业销售其部分有价值的资产进行融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并且不用释股东权益。但其缺点对于发展中的养老机构而言大于其优点:这种融资方式比较激进,一旦操作缺乏回旋余地。同时如果销售时机选择不准,销售的价值就会低于资产本身的价值,将给养老机构带来较大的亏损,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其后续经营。
3.资金保障制度
养老产业的资金保障不仅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合理的融资方式,更需要有完善的资金保障制度。完善的资金保障制度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场参与主体的全面配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税费优惠政策
政府对开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企业进行税收或者费用方面的减收或免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对养老产业的投资,降低养老产业的进入门槛。在这些鼓励政策之外,简化手续,规花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的民同资本投人到养老服务产业。
(2)城乡差异化体制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随着市场化的进程,逐渐呈现二元化的趋势,城乡发展逐步拉开差距。需要对城乡养老问题对症下药,使其协调互补。对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乡村地区,应该将政府作为资金的主要来源,使其养老资金达到最基本的保障。而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应该以民间资本为主要投资资金,合理引导老年人口的养老资金安排。从长期上看要将农村和城市的养老投资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使城乡各种养老需求都能得到基本满足并进一步提高其满足水平。
(3)积极推进银企合作
由于我国现阶段老龄化问题严重,仅靠国家财政无法承担如此大的养老负担。因此,将养老产业市场化是当下的最优选择。在市场化的进程中,积极推动在养老产业领域建立稳定的银行、企业合作机制,为养老产业中的企业争取银行贷款支持,可以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解决养老问题资金不足的困境。
(4)鼓励企业、个人进行合理的养老资金安排
当前,我国实现由政府提供完全的养老资金保障并不现实,因此,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代际生命过程中合理制订其养老资金计划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政府应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出资修建养老服务机构,探索建立养老服务发展基金,逐步形成养老服务投融资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由企业对其员工进行合理的养老计划安排,如企业年金计划等可以为员工提供养老福利保障,解决员工因养老问题产生的幸福缺失感,鼓励员工为企业更好的服务。同时,个人也应在自己的生命代际过程中,合理安排资金,如购买养老保险产品、储蓄资金、金融理财等。养老资金的保障压力一旦合理分担到企业和个人,将有助于稳定养老资金的来源,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三)细分产业
正如前文所提到,养老产业市场可以细分为十大市场。实际上,如果从养老产业提供的养老服务类别来看,养老产业的细分产业也可以分为居家服务类、休闲服务类、医疗保健类、社会化服务类、支持服务类五大类(表 8-5)。
居家服务类是为老年人口提供居住场所和其他配套服务的关联产业以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这类产业包括地产建筑业、家居家政业、餐饮业、服装业等。
休闲服务类产业是在为老人提供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外,满足老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用”,为老人提供更为积极健康的生活。休闲服务类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业、老年教育业、旅游业等老年文化娱乐事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老年运动场馆、养老、养生杂志等都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老年教育业则是更早以前就已经普及于生活水平较好的城市老人中,如老年大学、老年特长班等。旅游业则从专为老人设计的夕阳红专线、养生疗养专线等方面为老人提供不同程度的养老服务。